雙眼皮手術
基本上雙眼皮手術可以可以分為兩大類:縫合/切割
哪一種方法較適合端看患者本身眼皮的鬆馳度、脂肪的多寡以及眉毛與眼睛的距離來決定。兩者之間的持久性也有些差異,最重要的是須排除先天性或病態性的眼瞼下垂。
不同形態的雙眼皮示意
縫雙眼皮
手術方式
不切開皮膚,利用不可吸收之縫線經由三個小孔,將提眼瞼肌附著於眼皮適當的位置,固定雙眼皮線條形成摺痕。
適用對象
- 一般適用於年紀較輕
- 脂肪少
- 眼皮未鬆弛的單眼皮者
手術特色
- 約1~2週消腫
- 無疤痕問題
割雙眼皮
若有泡泡眼、眼皮太厚、眼皮鬆弛造成多層皺摺或因老化造成的眼尾下垂,要解決就必須用切割方式突切除過多的眼皮及脂肪,並根據眉毛和眼睫毛的距離來決定切除的多寡並調整眼睛的形狀,這些方法能矯正上述的缺陷,同時雙眼皮較持久,但缺點是可能會留下些許疤痕恢復速度較慢,消腫需1至2個星期,完全自然需要1至2個月的修復期,
手術方式
切割出適合的雙眼皮度,再將多餘的皮膚、脂肪、肌肉去除,利用縫線將提瞼肌的一部分肌肉纖維固定到上眼皮的中央部位,製造出雙眼皮的效果。
適用對象
- 年紀較大
- 眼皮下垂者
- 跟皮過多
- 較厚
- 浮雕
- 脂肪較多者單眼皮
手術特色
- 雙眼皮不易消失
- 多數人皆適用
眼袋
眼袋是指位於眼下走出的脂肪,眼袋形成的原因,主 要為眼眶內脂肪過度肥厚或是筋膜鬆而導致脂肪膨出。由於眼袋的靜態的,不像跟實的肌肉是動態而會因為收縮而改變,因此在脸部看見明顯流出的是眼袋而不是認證。
眼袋手術要一併考慮下列三項重要因素,以決定採取的手術方式:
- 下眼窩脂肪垂出(orbital fat herniation)程度
- 有無合併下眼瞼皮膚鬆弛
- 淚溝凹陷的程度
其中下眼瞼皮膚鬆弛與否最為重要,會決定手術需不需要修除鬆弛的下眼皮,而眼袋手術大致分為眼袋內開式及外開式。
眼袋內開手術
單純的眼袋可經由結膜下開口取出多餘脂肪即可。
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恢復快、外表無疤,多適用在較年輕、眼袋不大且皮膚彈性佳的患者。
適用對象
- 年輕且皮膚仍具彈性的眼袋患
- 初期症狀的眼袋澎出
- 輕微的淚溝凹陷(凹陷型眼袋)
- 已無法利用注射方式填補淚溝者
眼袋外開手術
適用於眼瞼(即眼皮)較鬆弛者,可同時處理下眼瞼鬆弛、眼袋脂肪及筋膜。依據患者的症狀及醫師的手術方式,可能作法包含移除膨出的脂肪或將脂肪下推側淚溝作填補、修剪或補筋膜以增加張力,並修剪多餘的眼瞼。
適用對象
- 眼袋澎出明顯且合併下眼皮鬆弛者
- 老年性眼袋患者
- 淚溝嚴重凹陷者
- 先天眼窩下陷者(需合併脂肪填補)
- 接受過內眼法眼袋卻於短期內復發者
- 欲杜絕下眼袋皺紋或魚尾紋者
眼袋手術比較表
實際案例
優點
- 眼睛變深邃立體
- 加長眼型
- 放大眼睛
- 腫脹不明顯,恢復期短
- 不會在眼皮留下任何刀痕、不必拆線
- 不會有眼瞼外翻的情形
禁忌症
- 眼部有感染疾病者,應先治療並經醫師評估後方可進行手術
- 糖尿病患者
- 乾眼症患者
- 甲狀腺疾患者
- 眼球過於凸出者
- 有凝血機制異常和嚴重疤痕體質者宜先告知醫師
- 女性懷孕或月經期間
術前注意事項
- 前 1 週應停用含阿司匹林成分之藥物。
- 有服用抗凝血劑成分藥物者應告知醫師。
- 有進行過重大手術者應告知醫師。
- 有做過雷射近視手術者應告知醫師。
- 蟹足腫或肥厚疤痕體質者應告知醫師。
術後注意事項
- 72 小時內應密集冰敷,72 小時後改為溫敷
- 2~4 日內腫脹感較為明顯,約 7~10 日可逐漸消腫,疤痕淡化及完全自然約須 3~6 個月,上述天數仍須視個人體質而定。
- 術後 3 日內應遵照醫囑使用外用及口服藥,傷口避免接觸生水。
- 3~5 日內就寢時可墊二個枕頭,使上半身呈較高的姿勢,以減緩腫脹不適感。
- 術後 7 日內勿食用人參、銀杏等促進血液循環的食品,可多食用高蛋白食品(如魚、肉、蛋、奶等)。
- 術後 1~2 週內避免做過度出力(如提重物、仰臥起坐等)、勿長時間做低頭的動作。
- 傷口不須覆蓋紗布,外出時可配戴太陽眼鏡,遮檔陽光、風沙。
- 配戴隱形眼鏡者,建議2週以後再配戴;眼部彩妝亦然。
-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茶、咖啡、辣酌料等。
任何手術和療程皆會受到個人體質影響,而導致治療效果有所差異,並可能產生輕重不等之副作用,故本文所述之內容僅供參考,實際狀況將由臻美美學診所醫師當面進行評溝通,會依照個人狀況有不同建議。
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/01/04公告「『美容醫學』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、藥物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,而『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』」。本宣傳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「改善」身體外觀,依據衛署醫字第0910014830號「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」(off-label use)原則,經合格醫師專業判斷,在符合醫學原理並確實告知患者使用原因及可能造成的風險下,取得患者同意使用。另有關適應症等副作用等問題,請洽醫師諮詢。
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親自關心您;有關適應症、禁忌症、副作用等問題,均以「中文仿單」和醫師「親自說明」為準,請特別留意。」